公司新闻
NEWS
,由于地处我国最大的经济圈——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,且为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,周边环绕着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城市,在承接产业转移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、贯通交通网络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,也因此实现了“小”土地上的大作为,在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出行便捷度、市民引力等维度均有较高评分。
千帆竞渡的新能源产业,常州牢牢占据C位。平均每一秒就有一块新能源动力电池出厂,平均每4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。占据了全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五分之一的产能,全国每出口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常州。
产业竞发的背后,是创新的加速度。当新能源赛道百舸争流时,常州的身影又出现在低空经济、合成生物等领域,并且将分散的能源聚合成微电网,肩负起更大的绿色责任与使命。
智能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制造等产业的多年积累,让常州对低空经济这一新兴赛道驾轻就熟。凭借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名的动力电池产业,常州迅速成为低空经济赛道的“黑马”。
当人们还在热议“合成生物”这一新概念时,常州生物领域已聚集了主要企业超80家。
2023年,常州GDP破万亿之时,很少有人注意到,GDP“万亿俱乐部”中,常州是人口最少的城市。
在江苏“十三太保”中,常州市域面积倒数第二,却以全省4%的面积,贡献8%的经济总量。
面积不大,人口也不多,但通过连接成网、扩大交流,拓展城市广度,以“小身板”撬动“大发展”,以“小资源”迸发“大能量”。
2006年开始实施的“龙城英才计划”,技工院校毕业生能享受本硕同等待遇,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连续10年江苏第一;在江苏率先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家庭医生;建立领军人才企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首用制度。持续升级的“龙城英才计划”,使得常州自2019年以来,引才超过60万人,平均每年引才超过10万人。
青果巷,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融合辉映的成功范例;大庙弄,主打文化潮牌,打造老城厢文化新地标;茅山东方盐湖城,以“道文化”为主题,融合国风茶饮、江湖盛宴、烟花大秀等,成为国潮爱好者聚集地;常州三杰纪念馆、秋白书苑立足红色文化,打造文旅融合新空间,将信仰教育融入文艺美学;三堡街夜市以运河文化为背景,结合非遗展示、文创市集,成为市民社交新空间。
近年来,常州凭借多元化产业的维度和全流程服务的温度,吸引着全国的青年人才。新能源产业赛道优势显著,吸引大量毕业生、创业者涌入常州。四大主题乐园撑起常州游乐园品牌打造,“青春乐都”声名鹊起,太湖湾音乐节唱成了“全国顶流”,“凤凰传奇”“时代少年团”等顶流演唱会陆续落地常州。2024年,全市营业性演出超1.8万场次,吸引各地乐迷近70万人次,其中30周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超过75%。